xiàn

宪法


拼音xiàn fǎ
注音ㄒ一ㄢˋ ㄈㄚˇ

繁体憲法
词性名词

宪法

词语解释

宪法[ xiàn fǎ ]

⒈  根本大法。特指国家、社会的根本法规和原则的系统或总体,它决定了政府的权力和职责,并保证给予人民一定的权利和规定了人民应尽的义务。

constitution;

引证解释

⒈  公布法令。

《集韵·去愿》:“《周礼》:县法示人曰宪法。后人因谓宪为法。”

⒉  法典,法度。

《国语·晋语九》:“赏善罚姦,国之宪法也。”
汉 蔡邕 《太傅文恭侯胡公碑》:“周览六经,博总羣议,旁贯宪法,通识国典。”
宋 苏辙 《汝州谢上表》:“尧 舜 相受,常怀善继之心;父母兼容,深照不逮之实。稍宽宪法,特许省循。”
《续资治通鉴·宋哲宗元祐六年》:“自初辅政至为相,修严宪法,辨白邪正,孤立一意,不受请謁。”

⒊  国家的根本法。通常规定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国家制度、国家机构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在一个国家的全部法律中具有最高的权威和最大的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

毛泽东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根本大法。”

⒋  效法。

清 方东树 《<切问斋文钞>书后》:“其恉以立言贵乎有用,故辑近代诸贤之作建类相比,以备经世之略,大约宪法 吕东莱,其用意固甚美矣。”

国语辞典

宪法[ xiàn fǎ ]

⒈  在一国之内,规定国家体制、政府组织、人民权利义务的基本法,称为「宪法」。

⒉  法度。

《国语·晋语九》:「赏善罚奸,国之宪法也。」
宋·无名氏《梅妃传》:「设使调和四海,烹饪鼎鼐,万乘自有宪法,贱妾何能较胜负也。」

分字解释


※ "宪法"的意思解释、宪法是什么意思由自助字典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由于修改和平宪法在国内遇到较大阻力,安倍政权希望避难就易,先于2014年修改宪法解释,解禁集体自卫权。

2.实际上,要想知道那些没有对加拿大宪法基本特征理解的入木三分的记者何以能胜任政治佚事的报道工作。

3.统治缅甸的军人执政团,不顾上周的台风肆虐,全国满目疮痍,哀鸿遍野,周六仍然举行预定的新宪法公投。

4.民族立法既要依照宪法、自治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又要结合自治地方的实际,既要有一般立法的特点又要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5.二十五个国家中已经有十个通过了这个宪法条约,但是却让欧洲的统治者大吃一惊。

6.他们的新宪法是一块遮羞布,用以掩盖他们对大众的背叛.

7.“公有制”有毛朝代的54宪法法定,坐江山后毛*裁终生,临终遗嘱传位毛远新,其他毛信任的人为辅政大臣。

8.由于通过修改宪法解释以行使集体自卫权受到了日本多个党派、普通民众的广泛反对,因此安倍当天可谓“费尽口舌”,寻找借口强调行使集体自卫权的必要性。

9.其实,日本最近的“解禁集体自卫权”“修宪”之举,修的就是美国战后为日本制定的宪法,要突破美国战后对日本的羁系。

10.在那里,拉马丹说,总统穆巴拉克政权施加压力,以开放的政治舞台和停止使用的宪法修正案,扼杀真正的政治竞争。